页面

2010年5月19日星期三

88个键 奏响生命的爵士



好的电影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心灵的触动,海上钢琴师无疑是这么一部好片子。1900,一名被遗弃的孤儿,一位天生的大师。一生未逃离弗吉尼亚的痴人,在世纪之巅闲庭信步的隐士。当荧幕上1900第一次弹着钢琴和大家见面时留下了他的率性——“focktheregulation"1900与康恩初次见面那唯美的钢琴演奏,导演或说是1900用他的音乐,用他的演奏方式诠释着他自己。率性而为却又如此绅士。
  
  或许天才注定无法摆脱孤独
  
  被遗弃在弗吉里亚号那架钢琴上的1900,注定与船,音乐相伴终生。艺术从来没有注脚,天才的音符自然地从指尖流露。率性而为的1900总会逃离合奏的那个圈子,让指尖的音符带起众人扭动的身体。1900在20年里从没有离开过船一步,而钢琴是他认识外界的唯一媒介,说认识不过只是1900的一些遐想罢了,没人能懂这位天才艺术家的孤独,也只有当音乐响起时他才能对世俗的人们有所了解,当船上乘客都已离去时,伟大的天才独享一份落寞,孤独是天才的标签,也是天才之间的音符。每一次曲终人散,不变的是1900的琴声和琴声中对大海的依恋。对1900有所了解只有康恩,但康恩对1900最透彻的一次了解也是他最后一次了解,天才1900在内心孤独中,和自己的船,音乐相伴而行到永远……
  
  一场爱恋纪念现实与梦想的碰撞
  
  天才的爱恋是如此纯真,窗口里的那个农夫的女儿站在船舷边流露着自然地美丽,牵动着1900的心,牵动着1900的音符,那一刻1900演奏出了自己的恋曲,但她终究是外面世界的产物,不懂艺术,更读不懂1900的音符,看不见1900本想送出的礼物,理解不到1900那训练很久却说不出口的词儿。但她始终是1900唯一爱恋的女孩。她无形中一次又一次动摇着1900的信念。
  
  信念对于1900来说就是不离不弃,“城市那么大,看不到尽头,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所见是因为所不见,是因为看不见的东西。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,就是没有尽头,我需要看见世界的尽头。上了岸,何去何从?爱一个女人,住一间屋,买一块地,望一个景,走一条死路,太多的选择我无所适从。漫漫无尽,思前想后你不怕精神崩溃?那样的日子怎样过?我无法遗弃这艘船,宁可遗弃自己的生命。”这就是1900,这个像母亲一样照看并养育他的1900终身的旅伴。对于真正的梦想家而言,放弃等同于死亡。
  
  “为什么不想下船,为什么不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”
  
  什么是离开,什么又是留下?当康恩试着用自己世界问1900“为什么不想下船,为什么不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”1900看不透外面的无限生活,1900的生活就是88,88个键,1900在88个黑白之间演绎着无限的人生,1900选择留下,留下的是自己的信念,自己的梦想。我们总喜欢留下,陶醉并迷失在自己的世界,生活似乎是困难的,我们不能明白留下与离开的意义,或说我们不明白留下什么,离开什么。留下那份情还是离开那份束缚,怎么留下梦想,离开过去。1900的留下演绎着传奇与神话,
  
  1900的一生是存在主义思想的体现,他藐视规则,藐视这个社会认可的规则;他重自身的存在大于外界对自身的认可;他可以轻易打败爵士乐的开山祖师并对他表示鄙夷;他可以靠他的才华赚取无数的名利但是他拒绝音乐与自身的分离;他可以用音乐去探究所有人的心灵;可以在音乐里去旅行;可以寻觅到自己的爱情……但是他没有像常人那样去要去追求,他轻轻地将这些丢进了大海,他将迈向陆地的脚收回。
  
  在存在主义者看来,人生活在一个与自己对立的、失望的世界之中,人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不确定的。绝对自由的人也是烦恼和无所依靠的孤独者。人虽然有选择的自由,但其所面对的未来却是混沌而庞杂的。人盲目地走向死亡,最终,在单一的归宿里,结束一场无可扭转的悲剧。
  
  然而,从批判主义的角度看来,《海上钢琴师》又像是在嘲讽令人作呕的物质社会、庸俗透顶的世界观、以及摇摆不定的人心。在托纳托雷眼中,梦想是仅有的选项,而本片也像是导演对那个远去的伟大的追梦时代的缅怀。
  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